(1)串聯液壓缸的同步回路
如果直接將第一個油缸排出的油液送人第二個油缸的進油腔(上腔),若兩缸的活塞有效面積相等,理論上便應能實現同步運動。下述原因會造成不同步:
兩油缸的負載不等且變化不同。
兩油缸的制造誤差。
空氣混入,封閉在油缸兩腔中的油液呈彈性壓縮,受熱膨脹,引起油液體積不同的變化。
不銹鋼缸筒油缸的內部泄漏不一,特別是當油缸活塞往復多次后,泄漏在兩缸連通腔內造成的容積變化的累積誤差,會導致兩油缸動作的嚴重失調,即嚴重影響到兩油缸不同步。
排除辦法:
不銹鋼缸筒采用帶補償裝置的串聯油缸同步回路,在活塞下行的過程中,如果缸的活塞先運動到底,觸動行程開關,使電磁鐵IYA通電,此時壓力油便經過二位五通電磁閥、液控單向閥,向液壓缸的上腔補油,使缸7的活塞繼續運動到底。
如果缸7的活塞先運動到底,則觸動行程開關8,使2YA通電,此時壓力油經閥3進入液控單向閥6的控制油口,閥反向導通,使缸通過閥和閥回油,使缸1的活塞繼續運動到底,消除了因泄漏積累導致不同步及同步失調的現象。
盡力減少兩油缸的制造誤差,提高油缸的裝配精度,各緊固件精密封件的松緊程度力求一致。
松開管接頭,一邊向缸內充油,一邊排氣,待油液清亮后再擰緊管接頭,并加強管路和油缸的密封,防止空氣進入油缸和系統內。
(2)采用等排量油馬達的同步回路
兩個轉軸相連、排量相同的油馬達1和2分別與有效工作面積相同的兩個油缸3和接通,它們控制著這兩個油缸的進、出流量,使之實現雙向同步運動。組合閥(四個單向閥與~個溢流閥)5為交叉補油油路,可消除兩油缸在行程端點的位置誤差。閥6與閥7可做兩油缸雙向調速用。產生這種回路不同步的原因有:
液壓馬達1和2的排量差異。
兩油缸3與4負載的差異,即負載不均,引起兩油馬達排量的變化,是不同步的關鍵。兩油馬達進口壓力是一樣的,由于通過連接軸傳遞扭矩,所以其壓力按平均負載確定。當油缸的負載相等時,出口壓力也相同,兩油馬達的前后壓差相同,故其內泄漏很相近,兩油馬達同步旋轉時輸出的流量就很接近。
但是當兩油缸負載不相等時,出口油壓便不同,兩油馬達的前后壓差就不相同了,不僅壓差大小不同,壓差的方向也各異,負載重的油缸一側的油馬達出口壓力可能高于進口壓力,其作用實際上已相當于一臺升壓用的第二級油泵。此時兩油馬達的壓差方向相反,所以它們的內泄漏差別就較大,油缸負載差異越大,油缸運動的同步性也就越差。
兩油馬達容積效率的差異。
排除這種不同步故障的方法有:
不銹鋼缸筒盡量設法使兩油馬達的排量一致。選用柱塞式油馬達利于修正柱塞長度尺寸,使其達到排量一致;但完全一致很難辦到。
避免這種同步系統用于兩缸負載相差很大的回路。對于負載相差較小的采用這種同步方式的回路,也要有在油缸行程端點消除位置誤差的油路。圖6 - 87中的組合閥5便起這種作用:當缸3與缸4向上運動時,若缸3的活塞先行達到行程端點并停止運動,油馬達1排出的油經單向閥I1和溢流閥流回油箱。而油馬達2排出的油仍繼續輸入缸4下腔,推動活塞繼續運動直到行程端點為止。反之,當兩缸活塞向下運動時,若缸3的活塞先到行程端點,則缸4的活塞在壓力油的作用下繼續向下運動,其下腔排出的油使油馬達2轉動,并帶動油馬達1同步旋轉。此時,油馬達1經單向閥13從油箱中吸油,直到缸4活塞到達其行程端點時為止。
挑選容積效率差異不大的油馬達,并排除兩油缸泄漏故障。
(3)采用同步缸的同步回路
這是用尺寸相同、共用一活塞桿的兩個同步缸1與缸2,向兩個工作腔供同流量的油,從而保證兩工作缸5與6運動同步的回路,同步精度可達1%。
不銹鋼缸筒這種回路不同步(或同步精度差)的原因主要是:同步缸的制造誤差、工作油缸的制造誤差和系統泄漏、工作油缸行程太長及高壓下負載又不均勻時,會產生一個缸先行到底的不同步現象。為此,可在同步缸的兩個活塞上各裝一對左右成套的單向閥,供行程端點處消除兩工作油缸的位置誤差之用。其作用情況是:當換向閥左位接入回路時,同步缸的活塞右移,它的兩個右腔的油分別推動缸5和缸6的活塞下行;當同步缸的活塞到達右端點位置時,閥3和閥右端的兩個單向閥被頂開,壓力油推開其左端兩個單向閥中的一個,向尚未達到行程下端點的那個油缸補油,使其活塞亦到達其行程的下端點。
反之,當換向閥右位接人回路時,工作缸5和缸6的活塞上行,它們上腔中的油推動同步活塞左移,使之在到達端位時,將閥3和閥左端的兩個單向閥頂開,讓尚未到達行程上端點的那個油缸的上腔通過同步活塞上右邊兩個單向閥中的一個接油箱進行放油,這樣就可使兩工作缸的活塞都到達其行程的上端點,避免了誤差積累造成的不同步以及動作失調現象。